德国毕德迈尔式家具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经济获得恢复,逐渐强大的资产阶级为了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反对祖国的四分五裂状态。在拿破仑战争的冲击下,诸侯国经过兼并,数量大大减少。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重新划定的欧洲版图上,德国仍是由39个州组成的松散德意志联邦。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发掘同样引起了德国人的兴趣,德国在此时也开始了古典复兴的热潮。
19世纪初,德国的柏林宫和香布伦宫等许多宫殿的国事大厅,都模仿法国的帝政式作了改装。在家具上,毕德迈尔式(Biederrul’er-style)逐步代替了帝政式。
(二)毕德迈尔式家具(1800—1850)
毕德迈尔是当时一部流行的小说主人公(愚直者)的绰号,以寓被拿破仑战败的德国人对形式庄严笨重的帝政式家具的极力嘲笑。因此,毕德迈尔式又称为愚直者式。
毕德迈尔式家具(图7—92)排除了豪华贵族式装饰,具备实用功能,给人一种简朴、诚挚的感觉,适应了中层阶级日常生活的要求。用材以山毛榉为主,不用桃花心木及青铜镀金等高贵材料。它在当时不仅流行于德国和奥地利的市民阶层,同时对英国的伦敦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活跃于柏林的古典主义建筑家辛克尔(Kanl Sehinkel,1781—1841),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毕德迈尔式的特点,既无英国
摄政式的纤细,又无法国帝政式之豪华,而是极为重视家具的功能设计。
另一方面,伦琴在德国新维德(Neuwied)建立了最大家具厂,仍在大量制作帝政式的桃花心木家具,供给柏林的宫殿府邸。他的许多门徒在技艺成熟后都成为著名家具师。
在19世纪后期,毕德迈尔式家具已 图7—92 毕德迈尔式靠背椅德国深深地扎根于德国和奥地利中产阶级生活中,家具呈现出平实、质朴的亲切感。
法国的路易十六式和英国的亚当式、赫普尔怀特式、谢拉顿式是欧洲新古典主义家具中最优美的家具形式,是设计史上继承和发扬古典艺术的典范。与其相反,帝政式家具只是生拼硬凑地模仿,成为古代家具的翻版,因而这种风格也是有史以来国际影响最小的一种风格。这两种家具造型上的特点,可以作为我们借鉴的对象,它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是一个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