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古典主义家具
(一)历史背景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路易十六式、执政内阁式和帝政式。
1.路易十六式(1774—1793)
1774年路易十六世继承法国王位,虽然路易十六本人体形粗壮、其貌不扬,但路易十六家具却呈现灵巧、优雅的风格特点,这与路易十六世王后玛丽·安托瓦妮特(Made Antoinett~j,1’755—1’793)有着密切关系。
安托瓦妮特曾在维也纳的宣布隆宫度过少年时代,她气质优雅,爱好装饰艺术,过惯了田园般的生活,极为讨厌虚张声势的贵族情调,不赞成法国宫廷中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和家具所形成的奢华、喧嚣的气氛,提倡典雅、朴素的格调。在王后的大力倡导及宫廷家具师、建筑师的努力下,将中国风格的装饰特点及以古希腊、罗马家具为基调的式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具有古典意味、又颇具时代特点的新式样,这就是路易十六家具。
1793年初,在巴黎的协和厂一场处死了路易十六世夫妇,从此结束了波旁王朝,新的时代开始了,家具的形式也出现了转机。
2.执政内阁式(1793—1799)
法国新古典主义家具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法国大革命后到拿破仑退位这动荡的20年。这期间又分为四个时期:①大革命时期(1789一l’795),即法兰西资产阶级革命,一举摧毁了波旁王朝;②执政内阁时期(1795—1’799),由执政内阁行使职权;③第一执政时期(1。799—1804),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执政内阁,组成执政府;④帝政时期(1804—1814),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自称拿破仑一世。我们把以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称帝这段时期具有代表陛的法国家具称为执政内阁式家具。
自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作为工艺美术坚强后盾的贵族阶级开始衰落,使法国的装饰美术界一度呈现混乱状态。尤其是1791年废止了对法国近代家具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家具师行会制度,无疑对家具产业是一致命打击。制作者们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使得具有高超传统技艺的法国家具的制作水平开始下降。
3.帝政式(1804—1814)
从1804年拿破仑称帝到1814年退位,这个时期的法国家具称为帝政式(Empire Style)。拿破仑在位期间充分认识到艺术和装饰美术对于显示统治者的权力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虽说从大革命开始,法国的家具生产一度停滞不前,但在拿破仑统治期,其生产却再次获得发展。但从滑铁卢之战拿破仑遭到惨败后,帝政式家具也随即在法国开始衰退。
(二)路易十六式家具
1.风格特点
路易十六式家具以直线和矩形为造型基础。并把腿变成了雕有直线凹槽的团主,脚端又有类似水果的球体(图7—62)!减少了青铜镀金面饰,较多地采用了嵌木细工、镶嵌、漆饰等装饰手法。这耐所有家具式样精练、简朴、雅致;做工讲究,装饰文雅。曲线少,直线多;旋涡表面少.平直表面多,显得更加轻盈优美,家庭感更强烈。最喜欢用的木材是胡桃木,其次是桃花心木、椴木、乌木等。以雕刻、镀金、嵌木、镶嵌陶瓷及金属等装饰方法为主,装饰腿部细部结构法国题材有玫瑰、水果、叶形、火炬、竖琴、希腊的科林斯柱等。以玫瑰花等作为装饰题材,只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才有的,以前主要是鸟的羽毛及蔓草纹样。
2.代表作品
路易十六式椅子,篡腿部采用圆形或方形断面的直线形式,端部较细;靠背犟方形或卯形:扶手和前腿采取连贯的形式,<坐面下的坐框略有弯曲,扶手有软衬垫。擞至致物喜欢用有条纹或小图案的丝绸、锦缎或其它高级材料。伦彩比以前更加淡雅,喜欢用中间色。藤与布料也时常混合使用。在坐面的框架止雕刻美丽的缘饰或带状纹样,用绒毯作面料。路易十六式的佛提尤(图7—63)、贝尔杰尔(图7—64)等扶手椅与路易十五式有着很多共同的特点。沙发逐渐变长,腿部直且纤细,四人沙发已很普及(图7—65)。
桌子的种类也有所增加,如写字桌(图7—66)、事务桌(图7—67)、牌桌等。桌子与椅子的构成形式基本相同,直腿有时雕有凹槽,望板也采用雕刻装饰,有时桌子下有拉腿档。
路易十六时代的床,一改以往整体包面的形式,可以看见床的整体结构,多数仍悬挂围帐(图7—68)。床腿变成了带有槽沟的直线腿,脚端雕成菠罗或李子。妇人用的“凹室”床(Angel Bed)安放在房间壁的墙凹处,作为一种沙龙小憩用具,颇受欢迎。
路易王朝时代的家具,大部分都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被破坏掉或流入外国收藏家之手。在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纽约的大都会美术馆、法国的卢浮尔宫美术馆都保存有很多路易王朝的家具。
(三)执政内阁式家具
法国执政内阁虽然为时短暂,但对装饰艺术和家具风格却有较大影响,它摒弃了法国传统家具的特色,转向以古代希腊和罗马为背景的古典主义形式。执政内阁式不能说是一种自身完整的装饰艺术风格,是处于路易十六式向帝政式过渡的艺术阶段。
法兰西革命以后,庞贝遗址中出土的家具一时问成为家具设计师的热门临仿模型。这些家具在大卫的绘画作品中都
得以明显反映,反过来通过他的作品又促进了这种风格的流传。大卫后期创作的《莱卡米尔夫人》(图7—69),给当时
家具师们的家具设计以极大影响。这位银行家的太太,曾是巴黎文化界的中心人物,她穿着罗马式长袍(当时流行的时装),坐在罗马式的靠榻上,背后是从庞贝遗址中挖掘出来的铜灯。垂直的灯杆与她榻前的脚踏板形成对比,又保持了平衡。垂下来的袍角也是为了与她的上身造成平衡感。
路易·大卫(Jacques L0uis Davi(】'1748—1 825)作为法国古代美术史学家、政治家、画家,从大革命时起到帝政时期都是法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正是由于大卫在大革命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才使得法国的大多数艺术品在动荡年代里免遭破坏,大卫保护法国艺术品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四)帝政式家具
拿破仑像古罗马帝王一样,把统一巨大的欧洲作为自己的理想。所以他把古罗马帝政时代的雄伟样式、埃及新王国时代的专制样式和古希腊时代的轻盈优美风格,都吸收到帝政样式中。拿破仑的这种理想,通过宫廷建筑家拜西埃
l762—1853而得到具体实现。
1.代表人物
拜西埃和封丹是确立帝政风格的主要艺术家。他俩于l’785~1791年间在意大利潜心钻研古代罗马及文艺复兴时的建筑艺术,其后返回巴黎,进入法国美术界。受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家大卫的推荐,很快得到拿破仑的赏识。
拜西埃和封丹是古代罗马文化的狂热崇拜者,他们对古代艺术的归顺情念,就是帝政风格形成的原动力。他们在1812年出版的《室内装饰集成》一书中写道: “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创作的艺术品中,我们才能发现装饰艺术的真正美。我们要对古代艺术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模仿,这是装饰艺术中最好的方法……”, “无论在纯美术方面还是在装饰艺术方面,人们都不可能找到比古代留下来的更美好的形式。”他们将古代罗马的风格特点与拿破仑的个人情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利于真正的古典风格而又体现时代特点的新风格。
2.风格特点
帝政式的色彩特点是黑、金、红的调合,即家具用紫黑色的桃花心木、金色的青铜镀金饰件和红色天鹅绒的靠背和坐面,并把装饰图案用金线绣在大红的绒料上。
总之,红木暗色、青铜饰件金色.就是帝政样式在色彩表现上的“注册商标”。
帝政式和路易十六式虽同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帝政式为了显示权威与尊贵,常常忽略了家具本身的实用性与结构的合理性,盲目地模仿古典家具及建筑,显得刻板和生硬。如将柱头、半柱、檐板和饰带等古典建筑绌部馒加于家具上,甚至还将狮身人面像、半狮半鸟、罗马神鹫用于家具支架上,显得笨重、臃肿、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图7—70)。
在装饰图案中,采用与战争有关的戴头盔的战士、胜利女神、月桂树、花束、弓箭及各式各样的古典题材(图7—71)。另外,拿破仑还特别喜欢使用蜜蜂来做装饰,他认为蜂巢是富有和权威的象征。代表他名字的字母“N''也是帝政家具使用最多的装饰符号(图7—72)。
帝政式家具是一种完全对称的(多采用直角)几何体,形体厚重而结实。装饰也只有镀金的青铜饰件,被模锻成硬挺的样式,再装饰到家具的表面。帝政式家具极力避免使用雕刻,仅在椅类家具的扶手上和椅腿上有所应用。
这种帝政式风格随拿破仑的侵略战争流传到世界很多国家,例如在美国产生了美国帝政式家具,英国产生了摄政式家具。然而,法国的帝政式家具如同拿破仑的统治一样短命,这不仅仅是政治原因,其自身的弱点更是致命的。
虽然路易十六式及帝政式家具同属新古典主义风格,但帝政式远不及路易十六式家具完美。路易十六式家具反映了复兴真正古代艺术的思潮.发挥了高度的创造性,不追求对权势的夸耀,体现出娴静、挺秀的高雅气质,并将家具的造型装饰与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帝政式家具为了显示权势的威严而忽略了家具的实用性与结构的合理性,用盲目模仿手段处理外形和装饰等,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这也是帝政式家具形成时间较短的原因。
拿破仑之后的法国,处于王政复古与革命的变革之中,家具也是在哥特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式之间进行变化,进入了混乱时代。另外,在英国产业革命风浪的推动下,法国也开始进入用机械批量化生产家具的生产体制。随着廉价的工业生产家具的普及,传统风格的家具开始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