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艺复兴家具
(一)历史背景(法兰西斯一世、路易十三世)
法国是意大利的邻邦,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引导欧洲家具主流的国家。1337~1453年,在法国领土上进行了一次破坏惨重的百年战争,直到15世纪下半叶,城市才重新发展,并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法国的文艺复兴萌生于16世纪初法兰西斯一世(在位1515—1547)。其主要原因是从查理八世(在位1483—1498),经路易十二世(在位1498—1515)和法兰西斯一世,直到16世纪初,法国曾几度出兵意大利,从意大利掠夺到大量的工艺美术品。同时,由于意大利遭受战争的侵袭,有大批艺术家逃亡到法国,这样就将意大利的文化带到法国。
自从1533年法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在位1547—1 589)与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咯德琳·美第奇结婚之后,以宫廷为首,开始在贵族豪华的府邸中流行意大利风格的家具。
从亨利四世(在位1589—161 0)起,法国的艺术活动开始走下坡路,过多地应用复杂的装饰,不顾艺术美感地滥用柱式和檐条。
到了路易十三世时代(在位1610—1643),由于路易十三世的母亲出身于意大利美第奇家族,从意大利和荷兰招聘大批优秀匠人。这些人到法国后,不是生吞活剥本国特色,而是将本国风格与法国的特点很好地结合到一起。
因此,法国的文艺复兴是在成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结合法国的特点而形成的。在家具装饰上出现了许多女神像柱、半露柱、檐帽及各种花饰和人物浮雕,极尽装饰的作风。
(二)枫丹白露派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的主要建筑物。在法兰西斯一世时,从意大利请来了建筑装饰家罗梭(Fiorentino.Rosso,1495—1540)和普利马蒂乔,对枫丹白露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所采用的半露柱、檐帽及各种花饰和人物浮雕,充分显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特点。
经过罗梭和普利马蒂乔的悉心指导,在枫丹白露宫的工房内培养出一批室内装饰美术家,并形成了以这些装饰美术家为首的枫丹白露派。其中迪赛尔索(1520—1 584)、桑班(1515—1600)成为16世纪后期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室内与家具设计的主力。
迪赛尔索和桑班是法国家具史上首次出现的家具设计家。从迪赛尔索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从16世纪中期起,法国已逐渐脱离了意大利风格的影响,形成了纤细的法国风格。
桑班,以雕刻家、建筑家、设计家而著称于世。其设计家具的特点是采用丘比特、半人半马的怪物与花草、水果等组合在一起。把高浮雕的装饰手法应用到陈列柜、衣柜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生命感的装饰样式。他喜欢用胡桃木代替橡木作为家具材料。以桌子为主,包括橱柜及椅子的腿部设计,都采用优美的连拱形式,并用清晰简捷的古典雕刻题材作为装饰。
(三)聊天椅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上层社会的妇人们流行穿大型裙子出入宫廷。为了不使左右宽大的裙子失去应有风度,产生妇女专用的、坐面前宽后窄、扶手向前扩展的聊天椅)。这种椅子后来流行到荷兰、德国、西班牙、英国。在英国,妇人们嫌扶手有碍施展撑裙的风采,随即摘掉扶手成为靠背椅,从而博得妇人们的喜欢。
另外,随着家庭用桌的小型化,日常用椅也变得形体轻快、实用而方便。但丁椅和萨伏那洛拉椅同样也广为流行。
(四)高架桌
16世纪初期广泛流行意大利风格的脚架式大型桌子,脚部雕有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到16世纪后期,流行起能伸缩的餐桌,在桌面的下部左右各藏一块能伸出的面板。
在桌子的设计上除了保留有明显的意大利风格外,作品中运用了大量高浮雕的人物装饰,底部是旋制腿,这与中世纪粗笨的方木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桌的式样虽然也是来自古罗马风格,但更加注重结构的合理和比例的优美。回转体构件的大量使用不能不说是对古代家具的继承和发扬,它在法国的家具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陈列柜
在法国产生了与意大利的长箱相类似的重要家具——陈列柜,称为多莱索阿鲁(图7—11)。这种家具作为所有者地位的象征,成为细木制作技艺的结晶,其一般形式是上部有两扇或几扇雕刻装饰的门,下部有两个抽屉。整体形式完全仿照建筑物的构成形式,浑厚笨重,可以说完全是一件艺术雕刻品。
另外,从16世纪起还流行一种柜的上楣设计成山墙状的衣柜,称为阿莫鲁。
(六)顶盖床
法国的床仍像中世纪那样,采用以四柱支承顶盖的形式,从顶盖的楣板上吊下厚实的床帷(图7—12)。
大约从亨利二世时代开始,国王从坐在王座上处理重大事物转移到坐在床上处理。这种习俗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现在在法国凡尔赛宫国王的房间里仍陈放着当时使用的四柱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