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的危害
大面积地种植桉树具有一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桉树对植物的危害:它会分泌一种化工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和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长,使得桉树底下的植物都长不起来,生态将遭受颠覆性的破坏,且难以恢复。所以有人称 桉树是“霸王树”, 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不能生长,而且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被上没有草、灌木(如家乡俗称的当泥树、牛奶根、鸡屎藤、金银花等),也没有小乔木及各种中草药材等。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种衰减、退化,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林中动物十分稀少甚至绝迹,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砍伐天然林种植大片树木种类单一、树龄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会导致“绿色沙漠”;干燥且易形成火灾;还会导致小气候变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将遭受颠覆性的破坏,且难以恢复。而且不一定在两三年内显现出来。
2、桉树对土地的危害:它的枯枝落叶较少,不利于土地肥力的恢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又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种植了桉树的地方,土地肥力会下降乃至枯竭,其他植物将无法存活。所以有人称 桉树是“抽肥机”, 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凡种植了桉树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况恶化,土地贫瘠,到时再引种其他植物根本无法存活。土壤强度侵蚀比例逐年升高,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增多。
3、 桉树是速生丰产林,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时间长了,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所以有人称 桉树是“抽水机”, 桉树是速生丰产林,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时间长了,土地表面板结,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4、 桉树发出的气味对人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会威胁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桉树施用的化工产品毒性强、毒效长,该产品一旦施加在土地里,将很难清除干净,对水质污染极大,人畜饮用后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关于桉树的危害,省政协委员、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院长李思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快建立健全桉树种植的监控和防护体系,组织有关专家对种植桉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要责成地方政府加强对桉树的种植规划和管理,对哪些地能种、哪些地不能种作出明晰的规定,发现违规种植的要坚决制止。
但是这是非常大面积种植桉树所带来的结果,相信非常大面积种植任何一种树都是不好的。前不久的西南干旱有人把它和桉树联系在一起是不科学的。
西南干旱,罪魁桉树?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王祝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桉树和西南大旱并没有必然联系 。
王祝雄:经专家广泛调研和科学分析认为,持续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是形成西南地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是根本原因,种植桉树与此次西南干旱没有必然联系。降水少,是异常偏少,还不是一般的少。这是根本原因,也是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耀坚和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研究员陈峪认为,气候是受全球洋流、气旋和季风影响的,西南大旱是大气环流异常所致,而森林只能对气候变化起到一定的微调缓冲作用,改善局部的小气候,但对大的区域或全球尺度的气候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我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只有260万公顷,刚刚超过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4%,只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影响都十分有限,区区桉树又何以能成为旱灾的罪魁祸首呢?
以这次受旱灾较为严重的广西为例,广西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介绍说:
从我们地方的情况来看,确实干旱和种桉树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广西干旱地区桉树极少,种桉树的地方不干旱。百色、河池这两个市林地面积比较大,桉树面积不到3%。从我自己从事林业工作的体会来讲,桉树是个好树种,生态功能很强,经济功能也很强,如果没有桉树这个树种,我们国家的木材紧缺情况会更加剧,南方地区如果缺少桉树这个树种,生态状况、森林覆盖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呼吁媒体全面、客观地宣传桉树这个树种。
在我国,桉树集中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广东和海南等地,经过实地考察,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西北部旱灾严重地区桉树分布很少。广西100万公顷桉树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但本次严重旱灾却发生在西北部地区,这些事例证明,干旱与种植桉树之间没有必然关联。那么桉树是否会加剧旱情呢?科研人员对几个树种的耗水量作了比较研究。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王祝雄:在西南干旱地区桉树种植面积不到整个地区森林的1%,如果说桉树影响干旱至少那不是事实,更准确地说这种认识至少不是科学的。桉树的水分利用率在相关树种的比较里面是最高的,但是耗水量不是最高的。比如据科学测定的数据,桉树耗水,每生产一公斤干物质,桉树耗水785升,松树耗水1538升,桉树单位收获量所消耗的水分只是松树的51%。说明了它的水分利用非常好。
另外,桉树的根系也不是很深,所以对地下水也不造成威胁,更不可能成为现在有的人说“抽水机”的概念。我曾经与林学、生态学的院士交流过,他们说任何一种植物,只要长在土地上的植物都需要吸收水分,同时也在空气当中蒸发水分,那要看这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高不高,不存在哪一个植物就是“抽水机”,哪一种植物就是“生水机”。所以我们还是要科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桉树这个树种。
有专家认为,桉树的负面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但却言过其实。关于桉树引起土壤肥力衰退的情况是存在的,人工林生长快、密度大、吸收的矿质营养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是正常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科学管理,补充养分。有些地方种植的桉树每亩高达400~500株,是科学造林每亩100~200株的2倍以上,造成了“桉树底下不长草”的假象。
但这些问题都不是树种的错,而与多取少予的“掠夺”式经营方式有关。目前很多地区已经认识到,桉树人工林要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上协调发展。未来发展桉树的趋势不是靠面积扩张,而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