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接合基础
接合作为木工基础性工作,融合了艺术与工程设计的精妙之处。无论是一张简单的桌面还是一个精致的衣橱,或多或少都会从它的接合方式上发现其价值所在:坚固的接合会增加家具的使用寿命,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巧夺天工的木艺会让家具看起来精美绝伦。接合源自于木工们对木料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单靠大自然本身无法得到满足。例如,对树木来说,木纤维的彼此咬合使得枝条自然而牢固地依附在树干上,然而,安装桌腿所需要的却是陡直的90度角,此外,其它如椅子、橱柜、门等等,如果仅以胶粘方式接合,即使其粘合强度大于木纤维自身,也无法承载正常使用状态下施加在它们上面的各种外力(详见下页图)。因此,大多数木工接合须辅之以机械强化方面的设计,来抵御这些外力,木工接合工艺于是应运而生了。最简单的接合加固方式,如各类钉子、螺丝、条形榫、饼干榫和圆榫等,只需在工件上钻个孔并在接合部装入上述的木制或金属接合件。通常情况下,这些简单接合方式可以较好地满足结构及审美需求。但多数时候,家具等木工制作对接合强度及美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对工件的接合部进行锯割之类的加工,加大施胶接合面,实现工件之间的更牢固咬合。如下图右侧所示的不贯通式及贯通式榫接,就是通过加大木料纵向纹理的胶合面,提高了工件直角接合的强度。比较来看,不贯通式榫接部分隐藏了工件接合部,贯通式榫接的榫头则贯穿了与其连接的工件,并可以在榫头端部嵌入小木楔,来进一步提高榫接强度。最好的木工接合需满足三方面要求:除了上述的提高机械强度、加大胶合面积以外,也须对木料自身的位移有一定的冗余度--即木料含水率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的膨胀或收缩。下面几页中将对木材吸水性、接合方式选择以及夹具选用等逐一加以介绍。作用于工件接合部的四种外力。
接合部的四种基本外力:张力、挤压力、纵向剪应力、扭曲力等。挤压力的作用会使工件接合部向内压紧,而张力的作用恰好相反。例如:以榫槽接合方式安装在箱体上的隔板,负重过大时,会对接合部产生张力;以平拼或搭接等方式接合的两个工件之间,会产生纵向剪应力;木材的弯曲或翘曲则会对接合部产生扭曲力,这也是工件接合部所要承受的却是最难应付的外力。
木材裁板方式及对应纹理
科学家们将木材定性为亲水性材料,也就是说,它会吸收周边环境中的水分。从一棵树被砍倒、锯成板材直到制成家具,木材的纤维细刨都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吸收或释放水分。对木工们来说,这个可以有,但后果很严重:木材吸收水分后会膨胀,排出水分时会收缩,由此产生的工件位移会让多数接合工作成果毁于一旦,例如,歪歪扭扭、只有三条腿着地的椅子,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拉开的门,以及呲牙冲你微微笑的相框等等。虽然木材的膨胀收缩运动不可避免,但其不良后果是可以规避的:了解木材的特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因应它的胀缩,从而制作出经久耐用、性能稳定的木工接合。年轮是绝大多数树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你可以通过木料表面的年轮纹理分布方式,预测出随着外界湿度变化工件自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顺应年轮的木料与横跨年轮的木料相比,前者的胀缩幅度要大于后者。因此,原木裁板的方式对木料未来的收缩幅度发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样,也决定了木料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三维中,哪一方面所受影响最为显著。预测木料的胀缩运动。木材的收缩变形幅度并不一致,比较来看,按原木切线方向--平行于年轮--裁下的木料,与按原木轴心放射线方向裁下的木料相比,前者收缩变形幅度是后者的两倍。可以根据这种差异来判断随着含水率变化板材的弯曲变形情况。沿原木轴心放射线方向(或者以纵向四开锯法)裁下的木板,与平行于原木切线方向(或者平锯法)裁下的木板相比,在三个维度上均较后者更稳定、不易变形,这主要得益于其胀缩并没有贯穿板材的整个宽幅。以平锯法裁下的木板,会出现干缩翘边现象,严重时,这种轴、切两方向的不均匀干缩,会使本来方正的工件变成菱形,圆柱形工件变成椭圆形,
对原木进行锯裁的两种基本方式(包括了多种由此衍生的方式),其中一种最常用,称为平锯法,即平行于原木切线方向裁板(如左图上面那块板材);另一种不太常用,称为纵向四开锯法,也称平纹锯法,则是垂直于年轮纹路裁板(如左图下面那块板材)。即使上述两种裁板方式所用技术截然不同,但每一种方式总会裁出一些具备另一种方式下纹理特征的板材,例如,以平锯法从原木中心处裁下的木板,从表面纹理看,更像是用纵向四开锯法所裁的。以纵向四开锯法裁出的木板,其截面的年轮纹理垂直于木板大面,这种纹理排列方式使木板的三维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变形。木材在年轮切线方向的胀缩变形大约是轴心放射线方向的两倍,因此,纵向四开锯法所裁木板的胀缩变形多集中于板材厚度方面,变形也很小。与之相比,
平锯法所裁木板在整个板宽幅度内,都会出现变形。以桌面为例,如以平锯法木板制作,其宽幅胀缩变形会多达2厘米以上,但如以四开锯法木板制作,根据不同树种,其变形仅为6毫米上下。我们可能无法控制家具的使用环境,但可以通过
选择不同的接合方式,来抵消木材自身的变形。要按年轮纹理安排好工件的朝向,使其发生胀缩时依然能够彼此贴合,例如,进行角部拼接的两工件的纹理应该彼此平行,这样,它们的胀缩相互协调,不易变形。同理,对以直角榫接来接合的两工件来说,其切面纹理朝向也要彼此配合对齐。
对纹理不规则的工件要特别留心,以做椅子腿的木方为例,如果从截面上看,贯穿其内部的木材纹理是斜向的,那么,这个椅子腿迟早会发生变形,并拖累椅子的整体框架也发生变形。
选择最适合的接合方式
理想的木工接合都力求在形式与功能之间达成完美平衡,即每一个接合部的设计应服从于家具的整体构思,同时,要能有效承受施加于其上的各种外力。接合方式的选择通常取决于接合部的功能以及它在家具中所处位置。以柜体板材的对角接合为
例,虽然有许多种接合方式可供选择,但由于此类部件的接合往往可从外面看得到(如抽屉),所以更适于用全隐燕尾榫或是直角多榫来接合。从家具的其他部件来看,可选的接合方式更有限了。例如,边框嵌板式柜门就只能选用闭口不贯通榫或半闭口不贯通榫来接合。又如,带圆柱形横撑的椅子则更适于采用圆柱形榫进行拼合组装。此外,选择什么样的接合方式与所用木料也有直接关系。本文后续章节中,将详细介绍各种接合方式,以及这些接合方式在实木、胶合板、刨花板等三种板材上的适用度(译者注:本来原文中用一表格对三种板材分别适用何种接合方式进行了对比,因考虑到国内精细木工大都专攻实木,且对国内市场销售的诸如刨花板,胶合板等板材,也实在没必要在上面搞个复杂的榫接什么的,因此决定,那张表格在此略去不译,见谅)。当然,如端边对接这样的简单接合方式,只要对接合部进行强化加固,可适用于任何材料(按一般经验,凡是涉及木料横截面的接合,都需要相应的加固措施)。对于无须额外加固的燕尾榫来说,只适用于实木接合。